——三明市教育關工委先進事跡
近年來,三明市教育關工委始終堅持習總書記8.25提出的服務青少年的正確方向,強隊伍,重“五老” 抓載體扎實推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中國夢宣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效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一、強隊伍,夯實基層抓組織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按照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廳2016年《關于進一步加強福建省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見》,三明市教育局黨組堅持每年召開兩次專題會議,聽取教育系統關工委工作匯報,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堅持把關工委工作納入教育工作計劃,納入年度工作考評內容。每年初,市教育局召開全市教育系統關工委工作會議,總結交流關工委工作經驗,研究部署當年重點任務和工作舉措。二是強化隊伍建設。根據人員變動,及時調整充實市教育局關工委領導班子,由局長擔任關工委主任,一名分管領導兼任局關工委主任,配備2名退休干部擔任常務副主任和秘書長駐會,同時要求各縣(市、區)教育關工委和市屬學校關工委,配強班子、配備駐會人員。目前,市屬13所學校全部建立關工委,落實了駐會人員;全市教育系統共成立關工委組織375個,覆蓋全市12個縣(市、區)教育局及農村完小以上所有學校,參加關工委工作的老同志達2800余人。三是完善工作機制。市教育局結合實際制定下發了《三明市學校關工委建設基本要求》等規范性文件,在機構建設、隊伍建設、工作機制、保障機制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各縣(市、區)教育局和學校也相應建立了季度例會,班子建設、檔案管理,學習培訓、調查研究等工作制度,進一步規范了教育系統關工委的工作機制。
二、抓載體,增強活動提實效
一是開展多項活動。三明市各地各校關工委老同志利用重大紀念日、重要節日,經常深入學校、社區舉辦諸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青少年與“中國夢”》、《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等主題報告會。市教育局關工委多次組織中小學校長、教師參加省中小學讀書經驗交流暨書香校園創建論壇活動,組織中小學校長、教師參加“全省家教骨干培訓班”,有效地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與市關工委聯合舉辦“踐行蘇區精神、喜迎十九大”“傳承紅色基因,踐行蘇區精神”夏令營活動。與市綜治辦、市關工委、市教育局、團市委開展的“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我市共99所中小學(中職校)獲“未成年人零犯罪”先進學校稱號。各縣(市、區)教育局關工委發揮自身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清流縣教育局關工委廣泛開展創建“書香校園”活動,每年舉辦“讀書少年”、“閱讀之星”大賽。永安市教育局關工委努力辦好家教中心校,并以中心校為全國和福建省家教研究基地為契機,認真開展家教課題研究,建立“家教月”活動機制,廣泛開展“家教月”活動,形成年年有新課題,年年有新變化的氛圍,每年家教中心校老師到學校和社區開展家教指導課和各種講座達100多場,受到基層家長好評。梅列區教育局關工委在創“五好”基層關工委活動中,推行“一、二、五”工作模式(打造一個有力班子,構建二個特色品牌,發揮五個愛心優勢),取得良好成效。三元區教育關工委聘請區關工委開展德育法制和模擬法庭進校園活動,覆蓋全區中小學。大田一中關工委協助學校組織師生在每年寒暑假開展“帶法回家”社會實踐活動,做到“一名學生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小組帶動一個片區”,形成了“大田歷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最久的普法宣傳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和諧、平安社區的建設。二是突出主題教育。各地教育關工委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開展“永遠跟黨走”“紅旗飄飄,引我成長”“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騰飛的祖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主題教育活動。今年7月中旬,省教育關工委舉辦“紅旗飄飄,引我成長”演講朗誦比賽,我市選派16名參加,榮獲一等獎2名,二等獎9名,三等獎5名,其中,三明工貿學校王藝蓉同學榮獲朗誦比賽一等獎的第一名,并參加全國朗誦比賽。各校關工委老同志親自指導班級、黨團組織、學生社團舉辦學雷鋒主題演講、報告座談、讀書征文等活動;深入開展“五好小公民文明美德伴我成長”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師生重溫入黨、入團、入隊誓詞,開展志愿服務、祭掃烈士陵園等活動。三是開展愛心公益活動。市教育局關工委主動與北京金榜之路國際教育研究院接洽,協調贈送我市價值2萬元“練字王”1000套;聯系愛心企業捐贈1.3萬元訂購《光輝的旗幟》活動用書2000冊,贈送給中小學;聯系省教育廳關工委和省關工委《成長》雜志社分別捐贈教育圖書《一代風范李光前》4535冊,向81所中小學校長期捐贈《成長》雜志。寧化縣中小學校關工委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每年通過各種渠道爭取到幫困助學資金30-40萬元,幫助留守流動學生解決學習與生活上的難題,每年資助1000多名貧困生繼續學習免于綴學,其中一些貧困生完成高中學業考上重點大學。永安市教育關工委還組織“五老”人員開展幫扶濟困關愛活動,老同志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如槐南中心校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鄉“濟困助學基金”理事長黃圣池老師,先后幫助67位貧困生圓了大學夢。清流縣教育關工委每年助學資金達30多萬元。泰寧縣教育局關工委向102名中小學生發放獎學金5.73萬元,將樂教育局關工委2012年獲得各類助學金、助學貸款、社會捐贈款達460多萬元。社會的愛心行動溫暖著孩子們的心,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重“五老”,發揮余熱寫春秋
各級教育關工委以“五老”人員舉行報告會和講座的形式幫助青少年領會和把握中國夢的深刻內涵,三明林校原校長林倫,1997年5月退休后,被龍巖閩西工程職業中專學校聘為校長。2001年9月,三明林校邀請他回校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林倫同志毅然謝絕了閩西工程職專的一再挽留,回到林校奉獻余熱。他擔任校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后,在關注校園安全,培養青年教師,關愛貧困學生三個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三明四中退休教師莊孝欽,被推舉為三元區關工委報告團團長后,每年兩次向全區中、小學生作德育報告,每次報告都在12場以上,最多的一次《收回香港,洗雪國恥》竟達36場,12年來樂此不疲,脫稿報告,生動活潑,深受學生們歡迎。三明市陳景潤實小退休教師林樹菁,著手主編《陳景潤的故事》、《文明禮儀》兩本校本課程教材,約26萬字,供教學使用。啟迪少年兒童繼承和發揚陳景潤精神,傳承中華文明;開辟自己人生道路,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三明六中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王江興,不顧古稀之年,經常不辭勞苦地同班主任、課任教師一起登門入戶進行家訪,令家長十分感動。三鋼一小楊教師退休10多年來,經常為青山小學學生作德育報告,更難能可貴的是多年幫教40多名特殊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真誠地幫助教育他們。泰寧一中關工委肖老師,年近90歲高齡還親自登臺為學生舉辦圖文并茂、聲情并茂的講座《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中國夢》,極有感染力,學生聽后很有收獲。永安八中校外德育輔導員裴老師參與老少德育“三牽手”活動12年,先后與八中的6名學生結“對子”,堅持對他們進行幫教活動,使他們走上學習正軌成為好學生,這些學生考上高中或大學后仍與裴老師保持聯系。建寧縣退休教師聶秀榮,從2008年退休以后,在師生中間講述紅色資源和歷史文化。同時關心殘疾兒童,協調相關部門對全縣殘疾兒童進行普查,共排查出不同類型的殘疾兒童30名,逐人登記造冊,并先后到這些殘疾兒童家中探望慰問,家長都十分感動。
三明市教育系統廣大“五老”人員根據各自特長在各級關工委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作用,配合教育部門和學校取得了較好的育人效果,受到了各級關工委的表彰。2011年,市教育關工委被教育部關工委授予先進集體、2016年榮獲省關工委“關工委優秀組織獎”、2017年被省關工委評為創建五好基層關工委優秀組織獎。三明市和永安市、梅列區、三元區、沙縣被中國關工委、司法部、中央綜治辦授予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區”。
閩公網安備 35010202000846號